【互攻NP】剑与骑士_第16章 黑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 黑白 (第1/3页)

    亚瑟推开门,走进船舱的主房间。里面不大,光是一张床就占了将近一半的面积。这里装饰也很简洁,从桌案到枕头、被铺都是暗沉偏黑的色泽。床是巴利的,他又高又壮、手长脚长,床自然也又宽又大,然而此刻上面躺着一个少年。少年只有一米六几的样子,在这张大床上显得格外得娇小,他从头发、眉毛到睫毛都是白色的,睫毛下是淡淡的眼影似的黑眼圈,脸上没有多少他这个年纪该有的rou度,皮肤也苍白到几乎没有血色。

    战船已经在向着赭岩岛全速前进了。巴利在甲板上,闷声一丝不苟地擦洗他的爱船,还不许别人帮忙;人鱼布兰丁骑到了大章鱼身上,用他的话说“骑马可比坐车快意多了!”霍尔斯则抱着契约之书还在翻看。亚瑟左看看、右看看,闲来无事,决定回船舱看看教会少年的状况。

    亚瑟摸了摸少年的额头,还是一样的冰,完全感受不到体温。他闭眼躺在比他大很多的黑色被褥上,看起来轻盈又脆弱,就像冬夜的落雪。少年睡得很熟,呼吸也是静静的,乌鸦面具摆放在他的枕边。亚瑟拿起来仔细端详。面具是金属材质的,很大很沉,比少年的脸大得多,不知道为什么他要戴这么一个不合脸的面具。它整体是黑色的,边缘处有不显眼的暗金纹路。眼窝处黑洞洞的,鸟喙是个弯钩,至少有鼻子的两倍长,戴上会显得很凶厉。

    他把面具放回枕边,给少年掖了掖被角,轻叹一口气。他坐到床沿边的地板上,摆在眼前的谜题太多了:

    最紧要的,迷雾墙是怎么形成的?知道了这一点或许才能破开它安全返航。

    人鱼族群的到来真的是巧合吗?和迷雾有没有关系?人鱼少年说是和族群走散,又被那群“眼睛”逼到岛上。布兰丁身为王子,在很多事情上天真可爱,在和他们成为朋友后也足够热情友好,亚瑟却莫名觉得他还是有所隐瞒。契约之书上介绍古代人鱼时,提到了“浓雾”和“歌声”,亚瑟记得在迷雾墙出现前确实听到了一阵女人的歌声,水手称为“海妖之歌”。

    如果人鱼群和迷雾真的有关系?她们的目的是什么?和人类是敌是友呢?人鱼群和队长他们起了什么冲突?关系是暂时性的缓和,还是真彻底解决了误会?不搞清楚这一点的话,想到要在海上和这样一群人鱼以及她们的海兽群战斗,真的叫人寝食难安。如果真的有矛盾,布兰丁会帮忙化解矛盾吗?

    还有,教会的乌鸦少年在地下洞xue遇到了什么?那群有寄生能力的眼睛又是怎么回事?他看向熟睡的少年,这个问题想必少年醒来之后会有答案。

    亚瑟思索着,坐到了地板上,虽然有诸多疑问,但想到马上就要和队长汇合了,亚瑟在安心的同时,内心又有些小小的雀跃。他小臂撑在床上,一手撑着脑袋思考,巴利这床铺得还真是挺舒服的。想那么多也没有用,他身体下压换了姿势,把脑袋枕在小臂上,自己对魔法、对海狩毕竟还不是很了解,到时候把情况都汇报给队长,说不定队长早有计定了。海上的日子格外的长,说起来,和队长真是好久没有见面了。亚瑟打了个哈欠,从在沙滩醒来遇到“巨人脚印”,到追踪“水怪”、遭遇诡异的眼睛、发现地下洞xue、偶遇巴利、和霍尔斯重逢、认识人鱼、离开岛屿、“解锁”契约之书,最后到章鱼的小规模袭击,就在这短短的一个上午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在甲板上时还不觉得累,到了卧房里,就不自觉地犯困了。就坐在这里睡也好,如果乌鸦少年醒过来,或者有什么情况,他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这垫被真的好软,亚瑟干脆把脑袋侧枕在床上,双手大大咧咧地往前伸,意识逐渐模糊起来……

    紧闭的房门把一切都隔绝在外。房间里两个少年,一个睡在大床中央,一个趴在床边,双双都睡得很沉。他们的呼吸很静很轻,静到地板上落下一根针都会破坏这份宁静;轻到如果有人偷听的话,必须自己屏气才能听得见他们此起彼伏的呼吸……

    呼……呼…

    呼……呼……

    呼……呼………

    金发少年咕哝一声,似是在说梦话,他的手臂无意识地一动,指尖触碰到了白发少年的掌心。

    呼……呼……

    呼……呼……

    呼……呼……

    没有人发现,他们的呼吸声逐渐同步了起来……

    ……

    ……

    ……

    ……

    ……

    ……

    “我”从小就住在巷子里,巷口就正对着科里布河岸。河的这一侧是贫民区,站在巷口可以远远眺望到河对岸的市中心,以及矗立于核心的大教堂。每到整点,几声钟响就会横越淼淼流水由大教堂的尖顶钟楼传来,传进幽深的小巷里。

    从巷口走到家要几分钟。巷道是很窄的,成年人走在道上连手臂都伸展不开。路面也不平整,是凸起来的,两边自然而然形成水沟,顺着巷道蜿蜒向下。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独栋的楼,水沟就紧贴在楼的门口。楼基本上是两层的,少数被屋主人自行加盖到三层,但都不算很高,甚至不算很直。同一侧的楼之间没有缝隙,就这么挨肩并足地挤在一起,像清晨在报到的码头工。两边的大门是错落开的,一边是奇数门牌,一边是偶数门牌。这些楼少说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墙壁都斑驳了,白漆脱落,露出里面土黄色的砖块,上面偶有小孩子画得歪歪扭扭的字母或者涂鸦,只有下面临近水沟的墙面是翠绿的,长满了青苔。

    白天,青壮年劳力会到河对岸去工作,卖劳力或者做帮佣。而找不到工作的妇女或者老人就待在家里,照看孩子或者做一些手工出去卖。白天的大门几乎是不关的,里面会传来一些做工声,或者孩童的咿呀学语声。

    小巷里几乎不会有陌生人进来,如果有陌生面孔都会被一扇扇门后面若有若无的视线围观扫视。除了每3~5年教会的大人物来筛选适龄孩童当修士,但极少有人会被选上。长辈们在劳作的闲暇,把他们会的为数不多的文字,或是偷学的笨拙的社交礼仪教给孩子,期待在教会的选拔时,能够多上一分助力。

    教会的大人物每次来都皱着眉头,捂着鼻子,带着审视的目光一一查看这些孩子。不过这也不怪他们,楼房里都是没有厕所的,小巷每隔一段,绕几个弯子,会有一个公共厕所。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家盆子里方便,然后清晨到公共厕所倒掉。公共厕所没有大门,只分男女两边,各有几个坑位,那种异味远远地就能闻到。更别提,还有楼门口的水沟。没有厕所的地方,当然也不会有澡堂,住在这里的男人们洗澡时,几乎都是穿一个裤衩,直接站在大门口用热水桶大大方方地擦洗。女人们则用一个大木桶在屋内洗,洗完的水自然也是往门口的水沟里倒的。在这里居住的人习惯了,但外人进来,闻到那股气味,厌恶自然是少不了的。

    只有下雨的时候例外。天上而来的雨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