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罗袖【清史同】_一(s预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s预备) (第1/1页)

    1.

    京城下了一场雨。时值初春,早几日寒意渐渐消退,草色新发,这场雨一下,便又冷了几分。皇帝好似看奏折看得累了,站在廊外往天上看去,压抑低沉,底下人忙不迭送了披风过来,皇帝却并不想披上,只言:“并不久立,披了也无甚用处。”这下几个身边得用的奴才就都看出皇帝现在的心情并不十分得宜,只默然在旁边侍立,免得出了差错。刚刚在书房伺候笔墨的苏培盛却知道,皇帝只怕是心火难消,若说皇帝的心情一开始还算是平常,甚至因为不久之前的祥瑞征兆称得上一句愉悦,但是在看完粘杆处送来的密信之后,皇帝的脸阴沉的几乎能拧出水来。

    雨丝细密,把天地恍然换了个颜色,像是一幅刚刚晕好的水墨画,尚未干透的墨汁还在流淌。皇帝幼时读书,放翁一句词里有“廉纤细雨”,恰和此时此景,廉纤细雨、乍暖还寒,只能说这雨来的极不合时候,再细密微小又如何,照样恼人。廉、廉,好像用这个字的都和他过不去一般,皇帝把这个字在心口舌尖滚过几遍,明明他该气恼,可脑子里却浮现了他的好弟弟廉王嫣红的唇珠和琉璃色的眸子。

    为防出现前朝那般太监干政的情形,大清的太监都是不识字的,苏培盛在他身边日久,只能知道他大概是因为密信而生气,却并不知道密信的内容——那是允禩写给允禟的书信,前些日子有人来告允禟纵容下属行凶,皇帝派了人去拘束,允禩估计极为担忧,信上字字句句殷殷切切,被密封的极好。这封信的落款和允禩前些日子交上的折子的落款并不差许多时日,但是那封折子字迹潦草不堪,纸面甚至有破损。

    若只有这封破纸而成的奏折,皇帝本来并不欲发作——二月初二日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连珠,是亘古难逢之大瑞,诸臣工奏请皇帝升殿受贺,皇帝虽推辞,却遣了官员祭告景陵,可见他心里也是极为得意,这种时候,他能小小地允许廉王贺词敷衍,也能包容他的弟弟心怀不忿,以废纸为奏折,甚至可以为了向朝臣体现自己的仁慈,让廉王代替自己进行之后的祭祀,但是却不能容许允禩这样用心地送一封信给允禟,这是粘杆处能拦下来的,粘杆处拦不下的呢,皇帝拒绝想下去。

    但是廉王一如外面的雨,如丝如缕,缠在了皇帝心间。

    皇帝忽然想到这并不是允禩第一次上奏敷衍,允禩的字不好看,哪怕写得极端正也不过勉强入目,稍不用心就能被人看出。皇帝压下过几封允禩字迹潦草的奏折,说实话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他依旧把那些折子留在了书房里。

    胤禛手指轻点着书桌,他不愿大张旗鼓地罚,却也想给允禩一个小小的教训。他忽然有了主意——

    在皇帝十来岁的时候,当时和他极为交好的允禩字帖找人代写被皇父发现,皇父把他和允禩都申斥一顿,又赐了他一枚竹制戒尺,是书房师傅们用的,让他不能白被叫一声阿珲,要担起责任来督促弟弟练字。

    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时时黏在一起,宫里谁人不知他俩交好,允禩惫懒,甚至胤禛仗着自己年长三岁,还教他写过一点课业,不帮着遮掩就不错了,哪里用得到戒尺。

    ?皇帝摩挲着手上的扳指,把那封密信和允禩的折子放在一处,对苏培盛吩咐道:“你去库房里,把朕幼时皇考赐给朕的戒尺寻出来。”

    这东西可上了年头,苏培盛愣了一下,忙应声而去,吩咐掌管皇帝私库的人去把这枚戒尺寻来,几个小太监找了半晌,竟也给找着了,只是上面落了些灰,但还能用。

    书房里香气缥缈,苏培盛把拾掇一新的戒方摆到皇帝案边的时候,余光觑到皇帝的面上露出了一丝极细微的笑意。

    2.

    允禩昨日才与允祥马奇和隆科多三人一同递了折子——这件事是允祥主办的,十三一人找了剩下三个,才有了这份折子,怡王脸上带着不易见的怜悯,和允禩道珍重自身,允禩也知允祥心中所想,无非是八党还有十四党俱成过往,若他允禩还算知情识趣,就应和允禟不再来往,说不定还能让皇帝记起少年情谊,往后的日子也能过得舒坦一些,但是允禩并不想听。

    他面上带笑地送走怡王,只说不劳十三弟费心。

    在他心里,这份折子应该过几日才能批复,却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在朝会上宣布了结果。允禩面上带着苦笑,在皇帝说出廉亲王无一实心出力之处的时候就已经跪下来了,前面几个人的考评俱是优等,但是到了允禩这里得一个差等板上钉钉,他多做多错罢了,高座之上的皇帝垂问他:“你可有辩解之处?”

    允禩埋低了头,他心知此时的辩解不过是日后议罪书上的一句顶撞,故而一力认下,只求皇帝从轻发落。

    皇帝“哈”了一声,脸色晦暗不明,允禩的身子伏得太低,他只能看见朝帽的红宝顶珠,是最正的大红色,往下是一截白皙的脖颈,被朝服包裹的严实。

    ?“朕于你既是君主也是兄长,无论是哪一重身份,管教臣子也好管教弟弟也罢都是理所应当,允禩,你说是也不是。”

    ?允禩的声音传入皇帝的耳朵,他说:“臣自知有罪,陛下如此是臣之幸。”他绝口不提自己罪在何处,皇帝刚刚例举的不忠不孝只是为了找个由头,朱批语焉不详,责任相互推诿,他知道胤禛若是一心想要发落他的话便不会在乎他这个时候的忤逆。

    胤禛果真如他所想。

    这场朝会以廉王留下作为结尾。

    他们之间对话的场所从朝堂之上变成了一屋之间,胤禛志满意得,心情极好,指节轻扣在桌面上,皇帝并未赐座,故而允禩跪在地上,不同于朝堂上整个身子伏下去,在这里,他的脊背是挺直的,胤禛能看到他脸上的每一寸表情。

    皇帝莫名有些开怀,他道:“你倒乖觉。”他少了些吊着的心思,也不欲把那几封奏折扔下去,只是让苏培盛递给允禩,“看看你给朕递上来的折子吧,神、奇、廉、王。”

    神奇廉王这几个字从胤禛嘴里说出来,倒有几分咬牙切齿。

    允禩的眉眼低垂,双手捧着自己的奏折翻看,皇帝不同于给其他大臣的朱批,倒是像书房里的师傅一样,圈出了他写的不好的每一个字,哪一横未到位,哪一竖有弯斜,允禩上次看到这个,还是在二三十年前,他们一同在书房的时候。

    他心思一转,已经明白了皇帝这次罚他的要拿什么做筏子,以此治罪,当真有几分可笑,允禩倒是很想问问胤禛,他对其他臣子的奏疏,也会这样吹毛求疵,甚至圈起每一个写的不合字帖的字吗。

    ?“臣并不以书法见长,让皇兄觉得看不过眼,是臣之过……”允禩熟练地请罪认错,只是不知这次胤禛还要怎么罚他,罚俸、罚跪、还是……他咬了咬唇,不愿再往下想。

    胤禛却并没有等他把这段话说完便打断了他,他拿起早被苏培盛摆上书桌的戒尺,康熙帝赐下戒方到如今已近三十年,竹木已经变成了带有棕红色的暗黄,触手生凉,似玉一般。

    ?“廉王可能已经忘了,朕与你总角之好,皇考知之,言朕既为兄长,管教弟弟是应有之义,只朕当时不懂,一昧包庇于你。”他摩挲着那尺子,直直盯着允禩,看着他瞳孔骤然缩紧,心里畅快极了,连说话都带了几分笑音。?

    皇帝把刚刚没说完的话说了下去,“当时未能尽责,直到今日,时隔近三十个春秋,朕才想起来皇考还有这么一桩托付,晚虽晚矣,朕却仍要完成,把八弟这身陋习改好了改正了知道如何敬畏兄长侍奉皇帝,才算不辜负皇考昔日对朕的托付。”皇帝话音一转,问道:“廉王,你觉得如何呢?”这问题不容置疑,皇帝根本没想过听到第二个答案。

    那戒尺已经被皇帝放置在掌心之中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