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虎父无犬子(一) (第2/2页)
借着仙人之力施为吧。 当门下弟子困窘于关前,无力成就元婴,濒临寿尽时,有些仙人会赐下一道度厄解难符诏,引渡他们转世,从头再来。 这道符诏的效力不一,像崔势坤这种摆明是用了假冒伪劣产品,或者那个仙人的修为其实也不怎么样。 “大抵如此,这是你刚刚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有些底子,但也不是太多,”夏应秋面上露出几分无奈,他自然清楚对崔势坤是打不得什么机锋的,可不说谜语,哪有高人风范,道:“你听说过‘宿命通’吗?” “佛教的那个?”崔势坤愣神,然后想了想,把身下的椅子转了个位置,正好对上了夏应秋交过来的草稿纸,他低头看了眼自己刚刚默写出来的东西。 “正是,宿命通为如来禅,即是大觉悟者所说的禅法,一经修证,能知十方法界有情诸宿住事……” 不过就是在净琉璃天中,六神通也少有僧家能修成,夏应秋唯一得见的就是那个得证天眼通的明慧和尚,他们当时连战九天九夜,使尽浑身解数仍难分胜负,最终夏应秋虽是技高一筹,但若再来却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得胜。 “看来确实是《重生之仙帝归来》没错,恭喜你啊,崔势坤,的剧情应在了你自己身上,你有个修道人的前世。”夏应秋还做作地鼓了个掌。 一听那本书的名字,崔势坤就觉得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但夏应秋的后半句话反而让他一愣,他自己都只敢想想,不宣之于口的话就这么被夏应秋带出。 他愣神了一会儿,忽然反应过来,夏应秋又是如何知道的? “不过是转劫后彻悟前尘罢了,我见得多了。”被盯着看了一会儿,夏应秋才淡淡开口。 真阳天乃为数稀少的所谓仙道上界之一,穹霄中有上真栖息,各大州内埋藏玄士故迹,昔日与阴寂山往来的诸宗巨室里,皆是长生不朽者坐镇的名门大派。 成就筑基、金丹抑或是元婴的人,若是有门路,师门中保留着专门的接引符诏,便凭此符诏,横贯虚海,飞升至此。 转世者、穿越者、飞升来客、潜伏作乱的外道天魔再不然就是从其他天宇逃难来的大修……夏应秋什么都见过。 “呃?”崔势坤一怔。 他睁大眼睛,重新打量了一番夏应秋,他心中并没有质疑又或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想法,毕竟那是夏应秋。 从小到大,他就一直觉得夏应秋不太正常,该说是离经叛道呢,还是泰然无畏呢,总之是个非常超脱常理的人。 所以当夏应秋这么说时,崔势坤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信了。 崔势坤饶有兴致地挪了过来,勾住夏应秋的脖子,挤眉弄眼地对他说:“上回你还跟我说没有秘密,这会儿就说了些不知道的事,我看你是没把我当兄弟,快跟我说说,这些都是怎么回事?” 夏应秋屈指一点,使出大光明生主咒,唤出那尊净华相魔兵来,虽说是魔兵,可其表相华美,身备火、金、青、赤、白、黄、黑七种光明,奏天乐,散天花,薰天香,披挂璎珞,身如云影,虚豁清净。 净华相本是天人王,一念之间堕入邪道,为祸一方,最终被夏应秋降伏。 世间传说中有大能的神仙多是如此,每每出场便有力士天女相随,排场甚大,是以崔势坤一看就知道了。 那净华相颇有媚色地瞥了他一眼,崔势坤正看着戏,被这么一看,却是不免移开了目光,移开后却又对上了夏应秋的眼神,顿觉尴尬难言,咳了几声。 “没想到啊夏应秋,你居然还是个小神仙啊,难怪从小到大,你看旁边的人都看不上眼,我还说你眼睛长到了天上去。”崔势坤嘿嘿一笑,把自己这些日子写的东西都拿出来,然后凑了过来,摊在夏应秋面前,“先从刚刚那个字眼开始,什么是转劫?” “就是转世,修士身死后,魂魄投入胎中,从头再来,可以理解吗?很显然,你前世是个剑修,摆在这里的都是修剑的法门,以剑意摧破迷茫直见本心。” 一说剑修,崔势坤就跃进到《蜀山剑侠传》,再然后便是跃进到紫郢青索二剑,自己衣袂猎猎,挥挥手便一剑光寒十九洲…… “哎哟,那可太帅了!”心底里的激动让崔势坤莫名地欢喜雀跃。 “你在想什么,修真相当枯燥又无味的事,独坐静室中花费数月、数年的时间打磨真炁,然后研读那些晦涩难懂的道书,希冀从中有所领悟,一窥渺茫仙道……”夏应秋瞥了一眼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便给他泼了冷水,在真正踏上修道路以前,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念想。 能成仙的人极少。 天庭设立许久,洪荒宇宙早已不复蛮荒故态,可金榜中所录在籍之仙依然不过万余之数,这还是算了那些失却法体、道果有缺的尸解仙才得来的数目。 “夏应秋,你会修真?” “只是略懂,你想让我教你……也行,我看了你的典籍,也该有所回报,我可以教你,包括怎么看懂理解这些书,还有一些常识性的事物,以及一门剑术。” 夏应秋不怎么懂剑,但他的脑子里有最会使剑的人的法门,太乙剑派与阴寂山同属四大派,私底下有交换过炼气与筑基阶段的根本功法,而玉真派的《虚空邈无剑经》夏应秋也知晓,这是玉真派的地仙在他晋升元婴时当作贺礼送来的。 据说那个地仙本来想收他做弟子来着,结果被截胡了,夏应秋却是存了几分成仙后去求取《高琼宝玉向真箓》的心思。 崔势坤的眼睛亮晶晶的。 “事先说明,我会要求得非常严格,你可能还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所以我要警告你,但我可以保证,我能比写这些书的人更好地教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