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莫先生说再见 (第4/7页)
,把泥娃娃送给女孩?或者都不用送,我也打进电话,把泥娃娃的故事告诉给女孩,也许她就会知道她有多么的傻。泥娃娃不会哭,因为他没有泪腺,他的存在是为了美化我们的写字台和窗口的视野。当你觉得厌倦了生活,看看这个没手没脚的泥娃娃,还在苦着一张脸努力做出一个微笑。你就会觉得,我总比泥娃娃好点,总要好点。那么你是不是就可以安然的度过这一次心理危机,重新挣扎着踏上人生的路。让泥娃娃陪你到老,老到你觉得泥娃娃已经变成你的孙子,再把泥娃娃送给隔壁的小孩,陪他一整个童年。这泥娃娃也就圆满了,他偷的红薯和芋头也就都还回来了。 泥娃娃的绝配是瓜子,绝对不是花生和巧克力。因为瓜子可以显得泥娃娃还没有那么惹人讨厌,花生和巧克力只能反衬泥娃娃的无助和可怜。可是,现在没有嗑瓜子的了,真的没有了。大家都不喜欢嗑瓜子了,觉得瓜子会伤害牙齿,瓜子变成农村老大爷老大娘的午后消遣,城市里的红男绿女谁还要瓜子。榛果巧克力不好吗,又甜又绵软,还更显得生活的档次和品味。比如一个衣着时髦的小帅哥尝一块巧克力那是在品味爱情,嗑一把瓜子算什么?嗑瓜子是百无聊赖的闲人,在一个冬日午后,一边谈着东家长西家短,一边喝一玻璃杯绿毛峰,一边拿起一颗干干净净的瓜子。没有生活的情趣,太俗,太平庸,太下里巴人。 可你们知道吗,巧克力到大夏天,会变成一坨糖稀,吃在嘴里,味同嚼蜡。我是喜欢瓜子的,因为瓜子才知道泥娃娃的好,瓜子才知道珍惜泥娃娃的青春和美貌。没有瓜子,泥娃娃会受一辈子的苦和罪,因为泥娃娃本是个空心罐子。进口微小,只放的进同样微小的瓜子,放花生和巧克力就会堵塞通道。瓜子填满泥娃娃的空虚和寂寞,瓜子知道泥娃娃的无辜和忧伤。当你们说你们都不喜欢瓜子了,最先哭泣的就是泥娃娃,因为没有瓜子,泥娃娃就毫无用处,只能被扔进垃圾堆,等待生命的重塑。但有瓜子就不一样了,瓜子送泥娃娃一份全新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让你们重新知道瓜子是一种健康食品。瓜子和泥娃娃,一个丰满你们的味觉,一个美丽你们的家园。一样可爱,一样是上天的礼物。 泥娃娃捧着满满一肚子的瓜子,说:“我不是小偷,瓜子给我作证,我不是小偷。”瓜子大声叫起来:“我们知道,真正的小偷另有其人。”众人听了都惊异起来,怎么泥娃娃和瓜子混到了一块,泥娃娃应该和希瑞,希曼一起摆在橱柜的最上面啊。泥娃娃哭了,虽然他流不出眼泪,众瓜子拿一张干净的手绢替泥娃娃揩去泪水。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泥娃娃和瓜子相互喜欢了吧?泥娃娃证明了瓜子的善良,瓜子让泥娃娃变得有意义。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在红尘中,反反复复告诉你们一个真理: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一种生存方式,人类的多元让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得以实现。 女主持并不知道泥娃娃的故事,所以她没有在那个飘着小雨的幽咽午夜,把泥娃娃的故事讲给女孩听。但瓜子知道泥娃娃的故事,让瓜子把故事谱成一首歌曲,在大街小巷来回的播放。女孩听见,就知道:原来还有一个泥娃娃,原来我并不孤单,原来在午夜哭泣的不止我一个,原来体味生命的苦涩的灵魂还有很多很多。那么,女孩和泥娃娃也就成为朋友;那么,瓜子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泥娃娃问瓜子:“下次我哭的时候,你还来吗?”瓜子点点头:“我用我的微信加上你,你想哭的时候,就发一段你哭的声音过来,我就知道了。”泥娃娃笑起来:“我不哭,下次我发一段我笑的声音给你,看你是来还是不来?”瓜子挠挠脑袋:“那,那…”不用回答了,泥娃娃已经笑起来。 2023年4月17日外一篇 创建时间:2023/4/1719:44 标签:神缘 我爬上咖啡馆的二楼,这里有精致的蛋糕出售。我买了一小块蛋糕,还有一杯nongnong的苦咖啡。就着咖啡的苦涩,我用一把不锈钢小勺一点一点的挖蛋糕吃。蛋糕的香甜中和咖啡的苦味,呈现一种奇妙的复合味道,好像人的生命,意味悠长。咖啡馆的二楼布置有一个中世纪风格的书柜,里面摆满一本本厚厚的书。大多是英文书,我难以一一辨认,但我认出一本烫金封面的复古风格书籍,一本《圣经》。我注视着《圣经》,目不转睛,我想这本书有什么神秘的魔力,使它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之一。 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老太太饶有兴致的看着我在书柜前徘徊,她们一手端着咖啡,一边看着我,看一个亚洲人这么好奇的注视着她们每天晚上睡前都要读的读物,她们是什么感受。我心里隐隐觉得她们喜欢我看《圣经》,因为当她们看出我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再挪不开脚步,她们的眼神是赞许的。也许在她们心中,我这样的亚洲人,或者说中国人很多美国人觉得黄皮肤的都是中国人全部都是无神论者。我怎么能被《圣经》挽留住脚步,我应该不屑一顾的“咻”一声走开,就像他们看见的大部分亚洲人一样。我不敢向她们解释什么,我的英文太糟糕,再说我也没有和陌生人说话的习惯。我和其中一个年纪更大的老太太对视一眼,然后默默走开,留下她睁大眼睛盯着我。 我有一个可能很幼稚的幻想,我觉得如果当我像一个斗士一样,和邪恶开战的话,两个外国老太太会站在我这一边。但我不敢确定,我只是有这种感觉。因为我发觉她们似乎对我身上的某种气质感兴趣,这种气质是我不和我不喜欢的人同流合污,哪怕他们笑我是个白痴。在中国老太太这边,我感觉不到她们对我这种气质的喜欢。但这两个外国老太太,显然被我的这种气质所吸引。我甚至有一种感觉,如果我的面前站着一个邪恶的恶棍,而我正在和恶棍对峙。两个外国老太太会毫不犹豫的站到我背后,即使不站在我背后,她们也绝对不敢站到恶棍那一边。她们的文化根本不容许她们这么做,和贫富无关,和文化有关。 有的时候,我会想到底是男人更善良还是女人更善良,我的结论是最善良的为一个像女人的男人。读大学的时候,我见过一个网友,他和其他另外两个“朋友”合租房子。我去他们出租屋的时候,看见一个烫着波浪头,染着淡黄头发的大学生。他也是“朋友”,而且和另外一个是bf关系。我忘不了他看我的眼神,他看我的时候,惊恐中带着忧伤,忧伤中含着同情,同情里又盛满期望。很多年之后,我才想起他,觉得他肯定多少知道一点我的底细,不然他不会这么看我。我只和他对视过一眼,但我已经可以肯定他是善良的,不然他应该冷漠的把头转过去,或者甚至朝我假意的笑笑,说几句扯淡话。但他没有,他什么话也没说,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我知道他同情我,但又害怕包围着我的那股力量。这么多年,我时时回味他看我的那一眼,长久难忘。 两个外国老太太和黄头发“朋友”让我体会到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叫“神性”。对,你没听错,我从几个普通人身上感觉到神的性格。神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其实我也说不清楚。我只是觉得神性一定是超越凡俗的思量,有一种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好像我们喜欢雷锋,雷锋是不是也有神性,我觉得是有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