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26 章(四年前,他来过西州。...) (第2/2页)
的山沟,她下了马,牵着白马滑下山沟,躲了起来。 假如魏明肃是骗她的呢? 卢华英拿出从郑八那里抢来的信,如果被抓到了,她就把信撕碎了吞下去。 人声、蹄声朝着茅屋来了,有人在大声质问魏明肃。 卢华英趴在草丛里,倾听着那边的动静。 那些人似乎闯进了茅屋,在周围找了一圈,没有发现林子里的山沟,骑着马去了其他方向。 卢华英担心他们起疑折返,一动不敢动。 过了很久,山沟上传来脚步声。 两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山中本就幽凉,夜里更冷,夜露润无声,吹拂的山风里带着湿气,魏明肃坐在外面,虽然对着小小的篝火,脸和手还是冻得发红,他恍若不觉,神色专注。 魏明肃站在上面,立在阴影里,五官模糊,看不出脸上是什么神情。 魏明肃还是没有回头,认真辨认着纸上的字。 卢华英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竟然放松警惕,趴在桌上睡着了。 卢华英微微一笑:“好jiejie,我看了信,以后你能安心吗?我没看,等着你自己确认,是的话,烧了。” 年纪轻轻的,原来是个老学究。 魏明肃拿起木桌上的一卷书,转身走出茅屋。 “他们走了,你可以上来了。” 夜色已深,乌云散去,皎洁的月光洒满山林,夜色清幽,松涛阵阵,流水淙淙。 卢华英望着他的身影在晨光中走远,摸了摸怀里的信,转头走进村子,请村里人帮她去王家送信。 她更是心虚,偷偷看一眼他的脸,他眼角的伤还有些发青。 不出她所料,郑八没了威胁王六娘的信,也没抓到她,冲动过后想到后果,胆战心惊,当夜就悄悄离开了长安。 王六娘接了信:“腓腓,你没看信里写了什么吗?” 卢华英心里不由暗笑,魏明肃这样的人,最看不惯的应该就是自己这样的吧? 魏明肃看着书,没有回头。 他在看书。 卢华英上了马车,把信递给她,打断她的哭声:“信给你,你看看是不是你写的那封,是的话现在就烧掉。” 卢华英愕然抬起头,魏明肃早就认出她了。 角落里传来一阵咳嗽声,一个虚弱的声音叫住魏明肃:“魏刺史。” “进屋坐着,等天亮了,我送卢小娘子从小路下山。” 卢华英握紧信,一颗心提了起来。 直到山间透出一点鱼肚白,魏明肃才收起书卷,放进身边的一只竹片书笈里,抓起碎土埋了篝火,背起书笈,对坐在桌前打盹的卢华英道:“小娘子,魏某送你下山。” 四年前,他来过西州。 同进道:“阿郎,是卢二公子。” 魏明肃去哪里了? 她让婢女打火,把信烧了。 篝火在魏明肃眼前摇晃。 她没有辩解,六娘那封信的事情传出去,名声就完了,她答应六娘会守口如瓶。 卢华英安抚好白马,爬了上去。 卢华英悄悄派人出去打听,魏明肃言出必行,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在山里见过她的事。 卢弘璧靠在墙角里,身上盖了毯子,仰起苍白阴柔的脸,看着他:“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西州。” “魏郎君!”卢华英叫住他,“昨晚的事……” 魏明肃背对着她,默然不语。 王六娘怔了怔,眼泪汪汪,满脸都是感动,打开信看了两眼就道:“是我写的!” 一个念头闪过卢华英的脑海:魏明肃书笈里的东西不会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吧? 1 卢华英盯着他看了很久。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不语,从小路下了山,魏明肃把卢华英领到一个村子前,转身离开。 魏明肃转身,视线在自己脚下,道:“魏某不会传出去。” 卢华英道,心想明天得好好酬谢魏明肃。 卢华英点点头,跟着魏明肃走进茅屋,不知该怎么向他道谢,她逃跑的时候头发早就披散了下来,十分狼狈,也许魏明肃没认出她,所以才出手帮忙,她说出自己的身份,他会不会立即翻脸? 半个时辰后,王六娘带着婢女找过来,看到满身狼狈的卢华英,珠泪盈盈:“腓腓……” 卢华英搓了搓手,道:“魏郎君,你进屋来吧,屋里比外面暖和一些,也没那么多虫子。” 王六娘看着卢华英脸上的伤口,愧疚无比,拿帕子帮她擦脸,道:“腓腓,你帮我把落在郑八手里的把柄拿回来了,郑八以后不能再威胁我,一定不能甘心,你要当心他些。” 卢华英躺在车厢里,满不在乎地笑道:“jiejie不用担心,信抢回来了,郑八要是聪明,现在已经跑了。” 魏明肃抬起眼帘,望着北方夜幕下的西州。 1 …… 这一夜,魏明肃始终没有回头。 卢华英是一片好心,怕他冻坏了,他明明听到了却冷淡不语,她挑了挑眉,忍不住对着他的背影道:“魏郎君,我是小娘子,我都不怕,魏郎君怕我吗?” 一道身影坐在门边,守着小小的篝火,篝火的黄光引来的小飞虫围着他上下飞舞,他低着头,垂眸看着手里暗黄的纸。 是魏明肃的声音。 他对卢华英为什么在山里被人追逐漠不关心,卢华英正好不用想理由骗他,坐下长长地吐了一口气,逃跑时身上留下的伤口疼了起来,她检查了一遍身上没有箭伤,松了口气。 事情告一段落,外面没有一点风声。 卢华英偷偷跑出府,夜不归宿,虽然有王六娘帮她遮掩,燕国公还是震怒,责罚了她。 魏明肃回头,走到卢弘璧面前。 卢华英揉揉眼睛,掀开帘子。 1 “他们在这里找了一遍,不会再回头。” 卢华英抬起头。 王妤供奉经书的时候,夸魏明肃的字写得有佛性,穷人家的孩子能上学认字的已经是异数了,像魏明肃这种没有经过名师指点也能写一笔好字的是凤毛麟角,以他的出身,能成为长安脚下鹿苑寺的抄经生,其中的艰辛不难想象。 书笈很旧,一看就用了很久,磨损的地方捆了麻绳加固,书笈里放了几卷书,纸笔砚台、打火石等物,还有一副竹制碗筷,两双草鞋,几块青布和一套旧衣服。 “今晚多谢你仗义相助。” 他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会儿,站起身,看一眼帐篷,带着同进在驿馆内外巡视了一圈。 卢华英牵着马跟在魏明肃身后,视线扫过他背上的书笈。 茅屋里只有她一个人。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醋。溜''''''''儿,#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