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 多方看好  (第2/2页)
月,恐怕如今又是另外一副面貌了。    “当初我被东方俞赶出公司,我就发誓一定要跟他比个高下。    先有陈瓯,后有张益达,我这运气还真不是盖的。    东方俞搞他的教育,我做我的投资,我就是要让他看看,我徐小明的才具不会弱于他。    幸好你们几个还争气,给我大大出了一把风头啊!”    徐小明笑得十分畅快,成功投资了陈瓯和张益达,是他最得意的两件事。    陈瓯是80后,张益达是90后,是各自年龄段的创业代表。    媒体夸徐小明眼光独到,是最爱扶持年轻人的投资人。    真科基金也跟着出名了,成为了年轻创业者首选的投资机构,每天的商业BP收得手软。    借此良机,真科基金又融了两期基金,基金管理规模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互相成就吧!    张益达感激他,他也挺感激张益达的。    见他们二人在饭桌一侧互诉衷肠,沈北朋也走了过来,说道:    “在这说什么呢?我也来凑凑热闹。”    “我在算投资益达这么多项目,赚了多少钱!”    徐小明扭过头看着沈北朋,来了这么一句。    “呵呵,这才哪到哪啊!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爆发出全部的潜力。    过上三四年你再来看,回报可能是现在的三倍、五倍,甚至更多。    益达,你说是吧!”    沈北朋自顾自倒了一杯酒,饮了一口后说道。    “哈哈!我也觉得。锐向怎么也得跟上蚂蟥金服的步伐啊!    他们都450亿美元估值了,我们才100亿。    路还长,还需加倍努力。”    张益达看着沈北朋,说出了这么几句话。    “瞧瞧,我就欣赏益达的这种自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儿。    要我说啊!锐向和益民网金的股份你都出手早了。    将来不知道你会不会后悔死。”    沈北朋瞥了徐小明一眼,摇头叹息道。    “不贪心,我们盘子小,知足常乐。黑衫家大业大的,经得起折腾。”    徐小明丝毫没有后悔的意思,他知道继续持有股份,大概率会增值的。    但是真科基金规模不大,还是稳健一点比较好。    他算是略微保守的投资人,只投早期项目。    沈北朋就激进得多了,看准的项目重仓到底。赚得多也赔的多。    跟二人闲聊几句后,张益达注意到有个孤零零的身影在那吃菜。    跟沈、徐二人打了个招呼离开了,走到丁思瑶身旁的空座位坐了下来,开玩笑说道:    “还在吃,不怕长胖的吗?”    见张益达坐在自己旁边还在问话,丁思瑶俏脸一红,说道:    “没有啦!我又不喝酒,就只能吃菜啦!”    “益民网金的股份你怎么不套现一些啊?”    张益达前几天问过她是否有股权转让的意思,结果她拒绝了,一股都不卖。    这就让张益达有些惊讶了,丁思瑶孤零零一个人在京城上班,公司配了一部车给她,但是房子就没有给她配了。    据他说知,丁思瑶应该还在租房吧!    面对这么一大笔钱,居然不为所动。要么就是觉得未来还有增值潜力,不愿意套现;要么就是对钱没有兴趣。    张益达觉得应该是前者,那天就电话里跟她聊了两句,没有细问,这会儿打算深入了解一下原因。    “我现在也不缺钱,我觉得还是放着吧!放公司,比存银行增值快。”    丁思瑶对现在的生活挺知足的,年薪百万,还独自管理一家子公司。    前几天张益达打电话告诉她,她在益民网金那4.5%融资前的股份已经价值9000万美元了。    有个套现的好机会,问她卖不卖?    这个消息对她冲击挺大的,年中的时候益民控股集团赢得了与投资人的对赌,当时的企业估值是5亿美元。    她一直就认为自己那些股份值2000多万美元,而且变现还得等到过几年上市的时候才有机会。    结果张益达告诉她这些股份已经增值到9000万美元了,而且还有个千载难逢的套现好机会。    她也犹豫过,要不要套现一部分股份,在京城买一套房子。    内心挣扎了半天,她还是选择继续持有。    1    因为她相信张益达,觉得张益达肯定还能创造更大的成就,把益民网金带到更辉煌的位置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在别的小孩把压岁钱拿来买玩具、买零食的时候,她就把自己的压岁钱全部拿来攒着。    攒着攒着,最后父亲腿坏了,干不了重活了,她又把存了好几年的压岁钱拿给了父母,让他们去买了一头猪养着。    张益达给了她机会,一个超越世上99%的人的机会。    她一直很珍惜这个机会,对于每一家公司的股票都死死捂着。    “你这个理由很强大!”    张益达一乐,怎么所有人都相信自己能够再创奇迹啊!    对我这么有信心!    自己已经这么NB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