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逃 那人在榻上拱起了腰身,弧度微妙的双丘微微翘起 (第1/2页)
聂知景抱着剑俯首:“谁叫你背这样的诗?” “先生呀,”小童抱着个糖葫芦咿咿呀呀,“先生教的,先生特别厉害,先生说秋天就要背秋天的诗,我还会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聂知景摸着他头上翘着的小辫:“厉害。想起来你家在哪了么?” “就在前头啦!” 夜深深,巷深深,聂知景借着暗淡月光看见梧桐枝上枯黄摇晃,遥远有黑鸦嘶哑。 秋夜甚寒,聂知景忽而生出些无由的心悸。也许今日是难得的诸事不宜。 “小满!小满!” 女人急切的呼唤声传来,小童听见了,眨眨眼,绽着稚笑奶声回应:“阿娘!” 聂知景看着那眼睛涨红的女人的身影出现,便对小童道:“去吧,你阿娘找你久了。” 女人奔近了,一眼就看到了她焦急寻觅的孩儿,小童跑过去,母子俩拥在一起,女人抚摸着那孩子的背,想把他揉到自己身子里,仍然心有余悸。 而当她抬头,却看见了一个一身黑衣的男子。 男人身量极高,乌发绕成髻,抱剑而立,像是野豹般健硕,他一双眼睛乌黑深邃,其里暗藏飒沓,而让女人不安的,却是他眉上一道几乎要探入眼的疤痕。 深夜里,一个弱女子抱着孩童,最怕的莫过于是遇上一位这样的人。 “你……”女人惧怕地看着他,紧张地带着孩子缓缓后退。 小童澄澈的眼睛看着他:“聂叔叔?” 聂知景望着他们,眼神里有说不出的意味:“要掉了。” 女人一愣,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小童手里的糖葫芦却已经落到了地上,而再抬眼,男人的身形已经消失在绵绵夜色了。 他没什么去处,凉夜当喝暖酒,尤其是寂寂一人时。 长街灯影寥寥,聂知景缓步行着,林立的店肆尚有烛火幽幽,隐有人悄声细语,说些情情爱爱,柴米油盐。 沿着潮湿的石板路一路向前,再是几折,行至石桥。细流潺潺,聂知景脚步一顿。 石桥对面,正有两个佩剑的修士,一个束马尾,一个挂斗笠,搀扶着个垂着头的人,那人一身雪白,身形单薄,勉强辨得是一清瘦男子。 聂知景耳力极佳,只听那马尾修士道:“跟我们走吧,只当我们是帮你一程。” 斗笠修士抚了那白衣青年额上的细汗,笑道:“瞧你这热的,哥哥叫你败败火,舒服舒服可好?” “滚开......别碰我。” 那白衣青年声音发哑,似是尽力挣扎,却不知为什么四肢无力,甚至发软地要跪下。 “你看看你,都这样了,别逞强了,哥哥们带你回去吧啊,听话。” “离我远点……” 聂知景眯了下眼,霎时不知何人袖中寒光一闪,聂知景立刻扬声道:“两位兄台,半道截人,不合待客之道吧?” 那斗笠修士看见他,惊觉之前竟一直没察觉到这人存在,恶道:“你是何人?我们浩然宗办事,与你何干?” 聂知景道:“强人所难也是浩然宗一大特点么?我与你派掌门甚是相熟,不如今夜你我一道去你那浩然宗,向你那掌门引荐引荐你,全当叙旧了,如何?” 那马尾修士也察觉到不对,一番犹豫也有了取舍,抬手按住那斗笠修士的肩,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聂知景的修为以神识探不出来。 二位修士权衡得很快,不再管那白衣青年,留下一声得罪便迅速抬步远去。 白衣青年竭力站住,他低着头,乌黑的发掩住他的面,他喘息道:“多谢兄台救命之恩。” 聂知景一笑,缓步下桥,走到他身边:“你以为我救的是你?我救的是他们。” “刀子要收好了,”聂知景轻声道,“叫人看见了,杀人便没那么容易了。” “……受教了。” 青年哑声笑着,忽而身子晃了晃,聂知景预料到他要倒下,眼疾手快,伸手揽住那细腰,暗想今夜送小孩回家还不够,还要送个病鬼回家。 然而下一刻,聂知景垂首,看清那人容貌时,只觉如同玉山将崩。 新月似的眉,鸦羽似的睫,半阖的眼里漾着水,烧得发红的唇令人想啄吻。 那人抬起纤瘦苍白的手,按住他的腰封,一双眼虚弱而涣散地看向他。 聂知景幻想过许多次他们的重逢,许是在长街上与他同时看上一把折扇,许是在茶楼恰与他在屏风后饮得同一壶茶,许是漫天雪日里他又善心地为他撑了把红伞…… 聂知景的指尖有些发抖,却沉声问:“……你是、是白锦生?” 白锦生喘声愈发轻:“你为何知道我的名字……” 聂知景脊背生出凉意,他问道:“你都忘了?” “……” 聂知景怔了片刻,俯身将白锦生双腿捞起,紧紧抱在怀里,嘴里颤声说:“无妨,无妨,不是什么要紧事……你身上太热了。” 话音未落,聂知景只见白锦生手腕以一翻,电光火石间薄薄的刀片倏然而来。 聂知景立刻回神,只是微微侧头的一个闪身便躲过了刀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