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状元郎林中遇险中春药 (第1/2页)
盛夏的太阳像个愤怒的孩子,大吵大闹了一天之后,终于也疲惫地趴在了湛江的尽头,融成了火红的一团。随着江上最后的光芒消失殆尽,群鸟扑棱棱地飞回山中。一时间天地之间万籁俱寂,唯有那头顶的繁星,在一望无垠的宇宙里亘古灿烂。 山坡上,远远走来了一个背着长剑,满身灰尘的行人。看到这动人心弦的暮色,他抬起头来,朗声唱道, “昔日布衣登高殿,池中金鳞跃龙门;一日看尽京城花,来生再做蓬莱人……” 此人正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大梁的当红名人。姓陈,单名一字青。大梁三百年来,也是金戈铁马,文争武斗,出过多少英雄豪杰。可是要同时摘得武状元和文状元,简直比鲤鱼跳过龙门还难。这小小陈青,晋中平原里不起眼的毛头小子,竟成了创下这奇迹的第一人。 加上他又生得清秀俊俏,长长的睫毛下,一双黑眼珠像湖水般波澜闪烁,惹得京城的姑娘们芳心萌动。就连长平公主都跑去求皇帝,要赶紧把这小子召为驸马,省得别人捷足先登,惹下是非。 唱完了这几句打油诗,他自己又觉得吹嘘卖弄,十分不妥,一张俊脸也红得像苹果,忍不住喃喃道, “陈青啊陈青,你这是怎么了?前个月戴花游街的时候,还羞得抬不起头来。鸿雁阁上,新科举人云集;你都小心翼翼,生怕一张口就是粗鄙乡音,满嘴醋味。现在却开始翘尾巴了?还真把自己当公子哥了?” 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和小妹,仍然住在那破烂的泥屋里,只有过年才能吃点鸡蛋和苞米。他更是羞愧不已,将手放在了胸膛上,向着四野拢合的暮色发誓道: “我陈青,陈三郎,这次一定不辱使命,去洛尼山把这群蛮族打得落花流水。到时候在圣上面前求个一官半职,让俺妹和俺妈都过上好日子!” 听到这慷慨陈词,背后那把长剑也激动不已,嗡嗡作响。剑刃迸发的青光穿透了包裹着的破布,照得他脸颊也闪亮亮。 随着几声悠远的狼嚎,一轮圆月爬上了山头,将大地裹上一层薄薄的银霜。陈青不禁心血来潮,趁着夜色正好,他哼着小曲,迈开大步,不知不觉就走出十几里去了。 陈青今年刚刚二十三,还青涩的很,对这朝堂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知之甚少。他一下子被这天降的机缘砸昏了脑袋,哪里能看出来,自己早就成了那些富贵公子哥们的眼中钉、rou中刺。他的同窗们出身显贵,那是一掷千金,买通考官,方才中了秀才举人。新科之首竟被这穷小子夺去,于是他们暗中商议,定要把陈青挤出朝堂,出这口恶气。 这些大家族消息灵通,动手很快。也就十天前,一则快马急报传到了京城。来使颤颤巍巍地跪倒在皇帝面前,请求恕罪,原来是西南的几个行省爆发了起义,不少身着蓝布、头戴银饰的蛮夷冲进了军营烧杀抢掠,此时已经汇聚在洛尼山,拉旗吹号的,说是要复兴大理国,和大梁分庭抗礼。 信使一路跋山涉水,又要躲避彝人的追捕,所以来到京城又耽搁了几十天。听到这消息,皇帝老儿当庭震怒不已,本来就歪曲斜八的脑袋涨得更大更怪,配上那红色的粗脖子,活像是头老牛在龙椅上直喘。 见龙颜大怒,兵部尚书石海明连忙跑下去,揪着使者的领子问道, “叛贼之首,可有姓名?” 使者已经被吓破了胆,跪在地上就咣咣磕头。“回石大人,小的、小的实在不知,只知道他法术高强,美若天仙,这群蛮夷们都喊他什么月琴娘娘……” “大胆!”听了这话,石海明一脚就把他踹开八丈远,下巴上的胡须都气得东倒西歪。朝中众人面面相觑,心中都在揣测此事:既然当地驻军无能击溃贼人,皇帝老儿必然会派遣中央官员,率军前去镇压。 这可不是什么肥差:想要深入洛尼山,必须顺着湘州古道一路南下。那里满是险峻陡峭的高山,湍急的湛江从中呼啸而过,两岸的原始丛林中满是瘴气,命不好还会撞见青绿花脸的强盗。 于是任凭石大人怎么慷慨陈词,这些肥头大耳的老东西们无不是唯唯诺诺,装傻充愣,生怕皇帝一纸军状把自己扔进那鸟不拉屎的洛尼山中,被月琴娘娘刮下片rou来。 可是有人看见了危险,就有人看见生机:吏部侍郎荣立群站了出来,油嘴滑舌地讲了半天,不仅把自己撇了个干净,还顺带着把根本不在场的陈青给拖了下海: “……陈三郎乃当今大才,魁星点斗,实至名归;而他又是武夫之首,刀枪棍棒样样精通。臣看不如派他去先去西南打探一下情况,日后再派大军镇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