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篇完 (第2/5页)
虚浮的从考场里走出来,满脸写着生无可恋。 参加会试的士子多,迎接的人也多,乌泱泱的人群里,我还是一眼就看见了柳云间。 十五岁的少年正抽长着身条,眉眼间虽还带着青涩,却已然有了翩翩君子的风范。他一身天青色的直裰,臂上还搭着一枝杏花,更衬得面如冠玉。我吊着一口气走到他面前,如释重负的靠在他身上。 柳云间拿起杏花碰了碰我,笑着说:“探杏探杏,祝您高中啊。” 我眯起眼扯了扯柳云间的耳朵:“行啊,承你吉言。” 我耷拉着眼皮,忽然注意到柳云间手里还提了酒壶。 我有些馋了,握住他的手腕将酒壶拎到我面前嗅了嗅,再仔细一看,瓶颈上还刻了三个小字。 “好家伙,是醉不归家的倚云栽。”我捏捏柳云间的脸,“小崽子对我这么好呀。” 醉不归是京城有名的酒家,质量上乘,价格也厚道。“月宫游”和“倚云栽”是乡试和会试特供的酒,取的折桂探杏之意,大家都爱买,不冲味道,也为了讨个好兆头。醉不归的主人是个厚道的,不因势抬价,也导致来买的人很多,柳云间想是也费了很大一番工夫才得了这一瓶。 柳云间挑眉看了我一眼,也没挣开我,只是说:“回去吧,洛叔在家等着呢。” 我爹被外调去了云疆三年,回来整个人都充满着被西北风沙侵蚀的痕迹,黑瘦黑瘦的,身子骨也不如从前那么硬朗了,最近时不时的都会咳嗽。 “你不是这块料,当官只求个老实本分,别想着往上头钻。位极人臣看着风光,底下的辛酸又有谁知道啊。”我爹又咳了两声,“云间这么大了,私塾可找好了?” “还没呢,目前都是我教着。” “胡闹!”我爹瞪着眼,“云间这么好的苗子,怎么能让你教?!” 我不服了:“我怎么了,你儿子好歹也是个进士出身。” “滚滚滚!”我爹一时想不出话,只好挥手赶我。 “大哥教的就很好。” 我爹依旧存着给柳云间找老师的念头,柳云间却拒绝了。 “若是大哥有讲不清的,也可以向您请教,不用再费心了。” 我爹明白柳云间是不愿多花钱,也不再多说。 我爹不太情愿,我却满意了。 我逗他:“既然如此,云间不如就拜我为师,找一个黄道吉日,先把礼给行了。” 我爹冲我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柳云间只是笑笑。 我原本只是开个玩笑,不承想柳云间却放在心上。第二天柳云间提着六礼向我三叩首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 “啊这......”我有些慌了。 柳云间却是淡定得很,拿过朱砂递至我的面前。 我深吸口气接过,拿起毛笔蘸了蘸,颤巍巍地点在他的眉间。 柳云间眉羽浓密,如墨般的卧蚕浮在眉骨上,他本是极清俊的长相,血色的朱砂兀然出现在冷白的肌理,莫名添了一份秾丽。 家中无鼓,柳云间用我喝剩的酒坛代替,瓦声清脆且厚重。 我还未来得及感慨自己才二十有三就收了个学生,柳云间就敲完酒坛转身冲我笑了。 “先生。” 他冲我笑的那一刻我愣神了,我想,这辈子可能也只有这么一个学生了。 5. “客官,您的碧螺春。” 我在天然居二楼靠窗的坐上,一边品茶一边注意着正阳门。今日正是跨马游街的日子,不少人也赶来凑热闹,长安街又比平日拥挤了些。 天然居的老板与我有些交情,不然我也无法得了这么好的一个观景处。 我揩了揩面上的汗,从东长安门那赶来有些急了,即使初春微凉,也难免出了些汗。今早先到东长安门去看放榜结果,人山人海里我尽力探出个头,不需我细找,红墙挂着的黄纸上,头一个就是柳云间。 诚如我爹所说,柳云间是个难得一见的天才。 在我成为他的先生前,我就知晓了。 外放去云疆,我爹终是受了罪,落了病根,这才回来一年,还没享上清福呢,人就去了。 我跪在我爹的棺木前,脑子已经乱了。我伸出手指,指尖只传来冷硬的触感。 没了,那个在外人面前无论对方怎样羞辱也总是彬彬有礼却很容易被我气得暴跳如雷的糟老头子,就这样,一眨眼的功夫,没了。 我兀自在那发呆,有人扯了扯我的衣角,我回神一看,是柳云间。 “先生。”他蹙起眉看我,眼也肿了,面上尽显忧虑。 “洛叔于我爹有恩,是我爹接洛叔去龙宫享清福呢。”柳云间蹲至我面前,摁住我的肩注视着我的眼睛“但我爹不想让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就跟洛叔说让你留下来陪我,洛叔疼我,所以不带你先走了。” 是《望海潮》。柳云间十三岁那年,我为了宽慰他写的话本。 1 我低头埋首于柳云间的肩上,柳云间身子微僵,随后轻轻环住了我。 等我抬起头时,柳云间的肩头已湿了一大块。他却不在意,还拿过帕子替我擦了擦脸。 柳叔柳婶离世时,他才十二岁啊。 我的心里又一阵刺痛。 守孝在家,平日里的花销却是不可避免,我便写了些戏曲话本来卖,收入倒也不错。 柳云间本就天资聪颖,如今又更加勤奋了,虽然年少,但文章之犀利深刻,常常令我自愧不如。 守孝期过了,我想起我爹临终前叮嘱我的话。 “云间是个难得一见的天才,若有机会,你需带他周游天下四处游历。长安城太小了,会困住他的眼界的。” “云间,你可愿出去看看?”我问他。 “先生去吗?”他放下书看着我。 1 我敲了敲他的脑壳:“当然。” “好。” 我同柳云间花了两年时间由北向南,回长安时恰好赶上新一轮的会试。 游历途中有清丽山水,亦有百姓疾苦,一路走来,确实收获良多。 柳云间成长的更快了,学会将锋芒藏在暗处,文章不再如从前那般辛辣讽刺,读来却让人更觉畅快淋漓。 也拜访了诸多当朝的名士,《浚河赋》便是得到苏州太守的青眼从而广泛流传。 苏州太守读罢掩卷时一连饮了三杯竹叶青,他捻着胡须,目光如炬。 “此子将来,不可限量。” 前头的人声骤然喧闹起来,我探向窗外,锣鼓声也愈来愈清晰,仪仗出了正阳门正向前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