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开训诫)你别演了,趁早滚蛋(温衡亲情向 (第1/2页)
26- 衡止的进组拉开了新一段历程的帷幕,接连几天的朝夕共处,给了他一种“段谦杨终于随叫随到了”的实感。 担任主演的二人白天会去拍摄场地熟悉环境,或是坐在一起讨论剧本,但大多时候衡止都很难静下心来,想要偷懒时,段谦杨总是拿他没办法。 衡止一直把自己的演技归为自然派,他很少提前把一场戏分门别类似的划定在某个条框里,认真去思考应该怎么表现,通常都是在导演喊下“a”的一刻,氛围到了,就能顺理成章地演下去。 说到底,还是因为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轻视了电影的精细程度。 他根本没想过会有入不了戏的情况,那句赌气时说过的“工作上不上心,导演说了算”,竟一语成谶。 开机当天是个阴天,乌云笼罩在上空,环境里多了几分压抑。 上午的第一场戏就是主角间的对手戏,发生在吴岩带方友回家后没多久。 清晨,吴岩照例骑着那辆年纪大于他的自行车去学校,方友被他起身的动作惊醒,便一直没再睡。 十平米的阁楼仅有一扇狭窄的窗户,方友费力地扒在窗户上,自以为隐蔽地偷看楼下的吴岩。 吴岩推着自行车朝坡道下走,镜头随着他的脚步后移,又缓缓上移,对准正巧探出头来的方友。 “卡——” 温其枫在监视器后方当即皱起了眉头。 “方友!”他拿着对讲机喊,“怎么跟块木头一样?情绪去哪了,刚才跟你讲的听进去了没有?” “知道了。”衡止讷讷地说,“我刚才没准备好。” “尽快调整。”温其枫放下对讲机,看向暂时不需要什么发挥的段谦杨,没说话。 “A——” 拍摄重新开始,温其枫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便与生活中判若两人,极度严谨苛刻。 这一镜头在衡止露头的一瞬卡了五次,直到第六次才温其枫才没叫停,与此同时,第二机位对准楼下的段谦杨,他像是感受到了方友的注视,忽然扭头,与楼上的脑袋遥遥相望。 视线相对的刹那,段谦杨眼神里的陌生感让衡止失神片刻,他想过那种眼神可能来自于任何人,唯独不可能是段谦杨。 ——疏离中暗藏讥讽,和他们讨论出的前期吴岩一模一样。 “有话就说。”吴岩说。 衡止没来得及接台词,就被监视器后的温其枫捕捉了个正着。 “卡——” 温其枫面无表情地说:“方友发什么呆?还有吴岩,盯着他的时候眼神别飘,你害怕什么?” “对不起。”段谦杨连忙低头道歉。 温其枫收回视线,转身冲化妆师招招手,“吴岩后面的头发,化妆师整理一下。” 红灯亮起,拍摄再次启动。 “有话就说。” “晚上回来的时候,可不可以给我带包烟。”扒在窗户边的方友大声说。 “卡——” 温其枫有些不耐烦了,他盯着屏幕里无措的衡止,沉下嗓子:“小止,开拍前跟你讲了那么多,你听进去了多少?你要不要下来看看自己的表演,有哪点像方友!” “语气里的恳求去哪了,还有眼神,这么坚定,生怕吴岩不拒绝你是吧。” 劫后余生又寄人篱下,按方友的性格,此刻的他应该是畏缩不安的,而衡止表现出来的情绪,给人感觉更多的是鸠占鹊巢的理直气壮。 一个两句话的镜头拍了十几条,衡止也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听进去了。”他局促地扭开脸,不敢去看摄像头。 “听进去了就演出来!”温其枫恼了,“你到底在干什么?状态还不如人家新人。” “我……” 听进去是一回事,而要真正演出方友的状态,又是另一回事。 也是在这一刻,衡止忽然就很后悔在寒假里屡次拒绝了段谦杨对戏的邀请,开机前几天的恶补,根本不足令他走进截然不同的方友。 《阁楼间》的拍摄周期紧张,温其枫没有为演员留出专门的磨合期,只能叮嘱二人多多交流。 他同样没想到,自己的特意叮嘱会被衡止当作耳旁风。 一个上午过去,第一个镜头仍旧没过,主要问题全出在衡止身上。 以温其枫的高要求,一个镜头拍一个上午算不上稀奇事,但他的脸色如此难看还是头一回,连带着整个剧组的氛围都不太好。 温其枫盯着摄像机里与标准相差甚远的表演,气得连盒饭都吃不下。 ——他不认为这是衡止的真实水平。 衡止接过助理买的咖啡,犹豫地走到温其枫跟前,递了上去,“温导,您辛苦,来杯咖啡吧。” 自知表现太糟糕,他开始装乖巧了。 一旁的段谦杨也默默地跟了过来,站在离衡止两米远的后方,静候发令。 温其枫没有伸手接过衡止递来的咖啡,头也不抬地问:“你昨天是不是没休息好。” 衡止搓了搓裤腿,中规中矩地说:“休息得还行。” “那你在发什么癫?”温其枫转过身,怒目而视,“你自己不觉得演得很烂吗。” “我……对不起,我下午会好好演的。”衡止紧张地吞了一口口水,手上的咖啡似有千斤重,越垂越低。 “你们之前对戏的时候,也都是这种情况?”温其枫拿走了他手里的咖啡,目光顺势扫向身后的段谦杨,“就没发现不对劲吗。” 段谦杨没说话。 衡止心虚地瞟了一眼段谦杨,小声说:“对戏的时候,问题不大。” “问题不大,那怎么一对着镜头就演成这样?这根本不是你的真实水平。” “一月初就放假了,对戏的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