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服药放浪失清誉,诱明主纵情得艳名 (第2/2页)
出的不是精华,而是潮吹一样的水液。 他像孩童一样,在女帝的面前失禁了。 王谚意识到这一点时,眼前一黑,往前扑倒,跪在了泥里,那根yinjing还在抖着喷水,带得身子犹战栗不止。 素白纱衣跌堕春泥,染得一片脏污。 女帝用那双精致的绣鞋挑起王谚的脸,逼迫他仰头。 紫水晶一样的眼睛盛满羞耻的泪水,汗湿的紫发黏在酡红的脸颊上,分不清脸上是汗水还是斑斑泪痕,仪态全无,一片狼藉。 王家进献的药可不仅仅是内服,其余yin猥之药,秘而不宣。 女帝年轻好奇,倚仗武功潜入皇后宫室,自窗后窥看。 王皇后养尊处优,卧在软榻上似玉山倾倒。沐浴后又被热气熏得一身红润,天然一种风流姿态。 趁贵人四肢百骸正放松,仆人取来一只窄口纤长的白瓷瓶,置于王谚手边。 瓶口径不过小指粗细,内盛秘药,绯红艳色隐隐透过莹润白瓷,轻轻摇晃还能听见水液的声音。 药液灌入谷道,又被玉塞塞紧。 王谚蹙眉侧卧在榻上,腹中胀痛,全靠追忆女帝垂爱勉力忍耐。两手轻轻搭着微微隆起的小腹,幻想为爱人生儿育女,疼痛之中又生出一腔情思,身下一阵一阵发热。 女帝当夜临幸,皇后热切痴缠,纵情一夜。女帝切实得了好处,也就佯作不知,放纵他试那些可疑的药物。 也不知是秘药果真有效,还是皇后求子心切,数月之后,王谚身体不适,太医诊脉,果然是有了身孕。 此是女帝长子,若能降生,自然王家又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王谚欣喜若狂,无奈年老有孕,食不下咽,十分辛苦,几乎瘦得脱了形。 王谚日日临镜自照,价值千金的药方抹不去年老的皱纹,但从前他勉强还有几分清朗风仪,现在瘦骨嶙峋,衰弱的躯壳上皮rou松松垮垮,与从前判若两人,自己见了都十分厌恶,怎敢再见年轻貌美的君主? 王谚遍览群书,今日方知李夫人为何不肯见汉武帝。他让弟子培养清音坊的琴师歌者舞者,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像欢场中人一样,害怕色衰而爱弛。 女帝宣召,王谚婉拒。 女帝登门,王谚避而不见。 久不见女帝,王谚郁郁寡欢。 女帝命皇后设宴款待群臣,王谚提前挂好珠帘,端坐帘后,只想见女帝一面。 女帝就在文武百官舞文弄墨时,对珠帘后的王谚伸出了手。 王谚孕后消瘦得厉害,只有肚子越来越大,两条细细的腿好像撑不住高耸的肚子,渐渐浮肿起来。 他不敢跪坐,只好四面升起帘子,无礼箕踞,斜靠在几案上,两腿大开。 女帝亲亲热热坐在帘外,广袖凤尾一样华丽地铺开,掩盖着一双手隔着帘子探进去。 女帝正襟危坐,一双手在暗中使坏。明明并没有看他,却正好摸到了他两腿之间,捻着那孽根轻轻揉弄。 久旷的王谚,一下子就湿了。 王谚想要后退,中间肚子高高隆起,让他难以视物。女帝越玩,他越发手软脚软,站不起来,也动不了,只好死死掰着桌角,咬着唇忍住呻吟。 这般忍耐下,自然无法顾及其他。 等攀上高潮时,终于还是忍不住叫了一声。 皇后一身环佩,在珠帘后不时轻响。 文武百官皆以为皇后无礼,等那声呻吟一出,都知道王谚yin荡,当天就有数人参皇后狐媚惑主。 奏折留中不发,物议沸腾。 外人不明就里,以为王谚孕后仍能惑主,必然妩媚动人,又揣测王谚年龄,怀疑有孕是假,欲偷龙转凤是真。 女帝床帏间与王谚密语,说最好生一个像王谚的女儿,把荻溪和天下都封给她。 不论此胎是男是女,都会是王家的储君了。 王谚这时即将临盆,得女帝此诺,完全放下心来,只等瓜熟蒂落。 天不遂人愿,十月怀胎期满,却久久不发动。 王谚孕后不愿见儿孙,此时族内焦急,遣了王携之和王莎莎来探望。 1 王谚此时也焦急万分,抚着高高隆起的肚子,和王携之见面时,病急乱投医,请略懂医术的儿子诊脉。 王携之虽然自学成才,不如太医医术高明,却也发现没有胎动,犹豫着不敢开口。 王谚看出儿子有保留,逼问详情。 王携之哪里敢说,只让父亲问问女帝。 女帝早就知道王谚必然是假孕,且暗中敲打令太医闭口不谈。这时王谚亲自来问,女帝就给了他一碗药。 王谚服下,腹痛如绞,昏死过去。 醒来后,女帝正坐在床边看奏折。 王谚心中满是柔情,孰料女帝面露难色,告诉他怀的皇嗣胎死腹中,流下后已经下葬。 王谚毕竟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大为伤心,一病不起。 女帝在他病中常常探望,安慰孩子还会再有。王谚年岁如此,人尽皆知,此言只可能是安慰。 1 王谚越病,越妒恨女帝年轻的情人们,明知久病将死,也要死死抓住女帝,平时不肯放下的身段,这时也放下了,抱病请女帝垂怜,任由女帝玩弄。 女帝夜夜和生病的王皇后同床共枕,弹劾的奏折几乎堆满了几案。 王漠和王携之进宫,劝王谚为家族名声考虑。 王谚自己都要死了,完全不在乎这些,说道:“只要王家仍保富贵,风言风语何足挂齿。” 女帝抱来了王莎莎的孩子,充作王谚之子。 王谚眼见女帝有情、家族有望,神清气爽下病立刻好了大半。 女帝病重,王谚悉心照料。 女帝继位后几番改革,王谚总在背后默默帮助。女帝召议立储,王谚也从未想过她另有人选。 王家败落那天,王谚自缢身亡。 女帝在三十岁那年无疾而终。 1 女帝仁爱,登基后恩准宫中奴婢年满皆可出宫,自由嫁娶,禁中事遂传入民间。 有好事者编《飞燕外传》,托先汉赵飞燕之名,写本朝王皇后之事,或有演绎,或有实情,兹节录如下: 王皇后讳谚,世代簪缨,门风清贵。谚少有才名,肌骨莹润,容姿绝异,时人称玉树生朱门。……谷原公主出降,生二子二女。 ……王氏世奉道,善养气,又习合气之术。谚年过花甲,尤能久视,眼波湛然。媚骨天成,风韵犹存,乃与荻溪公主有私,一身侍二主也。……谷原薨落,荻溪践祚,谚乃入宫为后。 ……后虽年长,而体纤身轻,翩然若飞,帝谓之燕郎。 ……后素柔婉,曲而媚上,荐儿孙为侍。女孙王仪,素刚正,屡面刺父祖,以成帝飞燕事讽之,后弗听。终无子,帝甚怜之,恩宠不衰。 ……后性放荡,虽蒙盛宠,尤不为足,使人广求黄赤之方,秽乱宫闱,失礼于人前。识者以为祸水,朝野有微词。直臣屡上书弹劾,帝不忍惩之。 ……王氏坐罪,家产尽没。后御下骄慢,事上逢迎,素与司礼监宦者有隙,惧连坐,且自矜身世,恐受辱,遂自缢死。帝闻之,面无悲色,然亲往致祭,言辞动人。太后欲广募良家,以充宫室,帝以靡费辞之。未经年,山陵崩。朝野皆以为追慕后也。 后以绫终,帝以情崩。故曰:宠滥亡身,爱深殒命。不可不为戒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