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2页)
1. 盛夏的黄昏时分,燥热而难耐,天边的那一轮红日似乎比正午时候来的热烈,崎岖不平的路上,黄色的泥巴有几分干裂,热气好像要从这些缝隙里钻出来似的,只钻到脚底,一直蔓延到心口让人觉得难受。 从山上到镇上,从泥路到石板路,一位看着像是二十几岁的青年穿着粗布短打,脚上穿着草鞋,就这样担着一担柴走到了刘员外府的后门,带着几分拘谨地敲了门,开门的是刘员外府上的小厮。 “啊。”小厮带着几分诧异地看着来人,身上被汗水浸湿,那样狼狈地担着一担柴,整个人很精干,一双眼眸却异常明亮。 头发用粗布的布条扎起,带着晶莹的湿润,“江安啊,这样热的日子,你还上山砍柴的啊。” “没办法,要吃饭的嘛。”叫做江安的人将这担柴放在了地上,用胳膊随手去擦拭脸上的汗水,有一些流到了眼睑处,有些睁不开眼,显得眼睛一大一小的,唇色红润含着笑。 小门里又出来一个小厮准备将这担柴扛进了屋子。 “哎,我的斧头。”江安忽然就急切了起来,垮了一步音调拔高了几分钟,将成捆的柴里抽出那把被磨得锃亮的铁质的斧子。 “知道是你的命根子,刘员外哪里会要你的斧头哦。”小厮半靠在门框上,一文一文地数着铜钱。 江安朝人伸出一双手去,小厮的整副姿态总是有些趾高气扬的高高地抬起手将铜钱一覆,铜钱一枚枚地洒在了江安的手上,还有几枚落在了地上。 江安蹲下身去捡那几个铜钱起身一枚枚地细数着。 “每次都这样数,我们员外哪里会少你钱哦。”小厮的眼神带着几分嘲笑和轻视。 “毕竟是血汗钱咯,对了,你们府上还要鱼嘛?”江安唇角始终是上扬的,又问了句。 “要得,你明天送来吧。”小厮漫不经心地回答了句。 “好嘞,谢了,辛苦了。”江安拿着斧子和扁担,作势要走。 “哎哎哎,等下。”小厮叫住了他,“跟你说说话。” “有什么事?”江安转身定在了那。 “就是说说话。”小厮从袖中拿出一把瓜子磕着,带着几分好奇的眼神和语调,“你那哥哥,进京赶考,两年没回来了吧?” “是。” “听说,他赶考的钱是你出的?” “都是我们家的钱,不分谁是谁的。” “呦,你就是心太实了,你是捡来的,他们把你当苦力用,还真把你当亲生的啊。 你砍柴种地供你哥哥上学堂,去赶考。还养着他的老母,你真的没有半点不平?” “那也是我娘,总要有个人种地的,我没有哥哥的天分,就让他念书咯。” “有天分,两年没回来了?怕是落榜了没脸回来咯。 要我说,你这么肯吃苦,亲儿子都不要老娘了,你养着干嘛。 你一个人说不定过两年还能讨个媳妇的。” “那是我娘。”江安又重复了一遍,脸色有几分不悦。 “好咯,不说咯,不说咯。”小厮摆摆手转身进门。 日头渐渐地落了下来,相较于方才的灼热,已经有了几分凉意,不绝于耳的蝉鸣,等江安回到了家,天已经完全黑了。 星子与月升了上来,照亮了回去的路途。 他会回来的…… 2. 还是五更天,天方才微微亮,江安又起身准备出门,最近天太热了,食物容易坏,一壶水几个饼或许就是一天的口粮了。 “幺儿,你吃顿饭再走咯。” 江安刚进厨房,便听见母亲的声音,险先吓了一跳:“娘,这么早就起来?这厨房里乌漆嘛黑的,也不点灯。” “老了,觉浅,想着起来给幺儿做顿饭,总不能天天吃那些东西的咯,都把我的幺儿饿瘦了。 这不是油价贵嘛,再说天快亮了,我看得见的。”江母坐在陈旧的木凳上,灶台里还散着微微的火光。 江安摸索了几步,用火折子点燃了油灯,桌上摆着一碗饭堆得老高,还有一碗小陈年腊rou,是三年前留下来的。 江安和江黎约好了,等他回来,就做一顿rou吃一顿好的,两年过去了,还没回来。 江安的眸色有几分暗淡,漫长的沉默下,转而换上了一抹笑来:“谢谢娘,娘辛苦了,我一个人也吃不掉的咯。 我们一起吃。” 江安说着就去拿了副碗筷,将碗中的米饭分给了江母一半,又夹了些菜端到母亲的手上。 江母拿着碗筷,久久未动筷,她不动,江安也就不动。 “以前,是他爹带你回来的,说是你们那闹了饥荒,你是孤儿。 那么小一个娃娃,阿黎很喜欢你。 后来,他爹就去了,我们家的情况,养一个都吃力,好歹捡回来的是个男娃,长大了可以干活。 阿黎他喜欢念书,那时候,你也想的吧? 我总想,他爹把你带回来,是你的福气,到头来,倒是我们的福气。 幺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