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她学会把光穿在身上 (第1/1页)
补习班不像学校——没有人管你桌洞里塞了什麽。白sE日光灯在天花板上嗡嗡地响,铅笔与纸的摩擦声像轻雪。我在第二排靠窗,眼镜镜片薄薄一层雾,正要把视线落回数学讲义,左边那个nV孩「啪」地把一本厚杂志摊在桌面。 那本漫画杂志像一块砖。每翻一页,她的脸就像被风掀了一角:眉峰忽起忽落、嘴角微微抖动,有时咬着笔盖忍笑,有时又皱眉,眼神跟着分镜跳格。我看得太入神,x口也跟着紧起来,彷佛我在读的不是她的杂志,而是她的呼x1。 她忽然阖上书,长吐一口气。封面在灯下反着亮。她抬起眼,正好撞上我。我的耳根一下发热,忙把目光缩回眼镜下方的Y影里。 「要不要看?」她把杂志推过来,语气自然得像递一颗糖。 我手一伸就接住了,指腹沾了点印墨的黏。「我……其实没看过。」我如实交代,声音小得像怕打扰到页边的格线。 她的眼睛亮了一下,像有人在里面点了灯。「真的假的?那太可惜了——等我,下次带单行本来给你。先从这里看也行,我跟你说这个连载超级好看。」 她把杂志翻回目录,指尖在标题间走,像在替我挑一条桥。她讲起角sE的时候整个人往前探,声音里有热气:「你看他,帅是帅,但他最帅的是对朋友的那种——算了你自己看,会懂的。」她说「懂的」两个字时,眼睛弯起来,像把什麽悄悄塞进我口袋。 那天之後,我开始每个周一等她来。等她把厚重的最新一期拍在桌上,等她把上次提过的伏笔补齐。她读到好笑的地方会用笔尾戳一下我的手肘,像是在页边画记号。有时她会画给我看她喜欢的那个男主的侧脸,线条乾净,像刚削好的铅笔。 半个学期後,她不来了。座位像被搬走一块砖,空在那里。我以为只是请假一两周,後来等成了习惯,习惯又长出口袋——我自己去诚品搬了她嘴里的「单行本」,把回家路上的便当钱拆一半出来买。meimei看我抱着厚厚一叠,咬着x1管打量我:「姊,你也要开始宅了?」我说:「我在补课。」 我补的不是课,是一个人的语言。我开始每周追连载,把喜欢的角sE脸抄在笔记本角落,甚至在那个世界给自己造了一个不会被点名的配角。我学着她说「懂的」时的那种眼睛。 後来我才知道,另一头也有一个人,沿着我们曾经坐过的那张桌子,往更里面的世界走。 她——我们在高中才正式互相认名字,叫「纱弥」。她家里的缝纫机摆在窗边,机身上有母亲留下来的小划痕。她说小时候就喜欢把羊毛毡戳成有耳朵的东西,串珠时会不小心把线咬断。国一那年,她想:「如果把喜欢穿到身上,会变成什麽样?」於是她翻布箱、拆旧衬衫的钮扣、偷拿mama的纸样,做出了第一件衣服——针目歪歪斜斜,拉链卡卡,却刚好让x口那块空缺有了形状。 她用新手机拍照,上传。三十五个赞,很快变成一百。留言说「好可Ai」「角sE被救赎了」「你眼神超像」。她从萤幕里被看见,开始觉得自己也看见了别的自己。於是她继续做,继续上传,去活动现场,站在空调风很冷的场馆边,跟同好合照、换名片。 一开始,「喜欢」跟「快乐」是同义词。像把糖丢进热水——一丢就化。活动变多、关注者增加,「喜欢」开始变厚,像要搅更久才会甜。她学会了在活动前两个礼拜开始节食,学会了提早出门避开满车厢的眼光,学会了在评论里挑字回覆。她也学会了躲:把会让自己倒下的话躲开,把会刺人的视线躲开,把失败的照片躲在草稿夹。 「我好像不太适合这个。」她後来对我说。那时我们已经在高中,走廊的yAn光把人切成两半,她站在光里,声音却是Y凉的。「我很慢,会犹豫,报名按钮都按到最後一刻。衣服上身总觉得哪里不对。只有穿成她们的时候,才像把自己藏好了。」 她的母亲很会做东西:做三个人份的味噌汤、做补破洞的针脚、也做不说太多的沉默。她把布剪给nV儿,把过去学的手艺借给她:「慢一点也没关系,针穿过去就有第二次机会。」我第一次去她家时,看见门牌上只写「琴」。她说那是家里叫她的小名。出了家门,她把名牌别成「北原」去打工。两个名字像两个cH0U屉,她在之间换气。 某一个夜里,她把自己关在房间,坐在镜子前,卸掉了假睫毛与亮粉。镜子里的她与萤幕上的她不完全重叠。她盯着那两张脸,忽然像是想通了什麽,把化妆包推远了一点:如果我只有穿上角sE才敢走出去,那不如乾脆把那个角sE养在身上。 她为自己编了一个日用的人设,就像设计一件白T恤:好搭、耐洗、看起来乾净。她把那个人设写在便条纸上——开朗、会笑、不计较、不说人坏话、偶尔糊涂一点让别人放心。她起初想不起模板,後来记忆自动替她找出来:补习班第二排靠窗,那个会在页边做记号、会在说「懂的」时把眼睛弯起来的nV孩。 她开始练习把光穿在身上。早上出门之前对着镜子的那十分钟,像上台前的仪式——把肩膀往後、把眼角往上,把「抱歉」先收进口袋,把「没事」放在舌尖。她用这个版本的自己去上学、去活动、去打工。她开关自如,像一盏熟悉舞台的灯。 我们在高中校门口重逢。她站在栏杆Y影里,手里提着刚买的面包,看到我先是愣了一下,像脑海里有一张旧照片被翻到最上面。「是你。」她笑,笑容很快就长出她练的那种弧度,可是第一秒的那个小顿,我看到了——那是当年推杂志给我的人。 我问她:「还在做衣服吗?」 她点头。「在。mama说我越做越像她年轻的时候。」 「那你还会怕吗?」 她想了想,把面包纸袋折好,像把一段话折进去。「怕啊。但我现在会分——什麽是怕,什麽是需要。」 我後来才慢慢听她把中间那一段讲完:她也曾经想退出,想把名片都丢掉,把帐号删乾净。是她mama抬起头,轻轻地说:「你喜欢的东西自己知道,不用立刻给别人看。」那一句「自己知道」,她说,救了她——让她把「喜欢」从场馆里带回家,放到缝纫机旁的那个cH0U屉里,必要的时候再拿出来,量一量,改一改。 我也把她的这句话收进我的cH0U屉。meimei有时会从门缝探头问:「姊,你那个懂的学得怎麽样?」我故作镇定:「还在补课。」 後来,栞里、澪、果海也认识了她。我们在「五分糖」的吧台後面搭小小的舞台,她用「北原」接单、用「琴」回家。我看着她在两个名字之间把自己的路缝密,线迹乾净。我偶尔会想起最初的补习班——萤光灯下那本厚重的杂志、那个对我说「等我下次带单行本」的声音。原来她不是只把角sE穿上,她把光也穿上了;原来我不是只学会看漫画,我在她的身上学会怎麽把别人的喜欢好好地放回cH0U屉里,明天要用的时候,再打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