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旧宅之门 (第1/2页)
太微观监仍悬在天穹,镜心澄明,像一只不眠的眼。城外风向悄悄改了,吹过旌旗,吹入人群的喉咙,让躁动被迫咽回去。 镜面里,画面自阎寂八岁那年缓缓铺开。 —— 青瓦朱门,门匾上的金漆尚新。院里桂树正好,桂影落在青石小径上,细碎得像撒了盐。长廊尽头,褐sE廊柱旁立着一位衣饰雅素的妇人,面容温婉,掌心轻搭在男孩的肩上。 「凡事求个心安。」她把一根松掉的发簪推回发间,低声道,“今日去庙里,不是求神,是求个安稳的念头。” 阎寂仰头,小声应“好”,又忍不住从马车帘隙往外看——街角的破庙下,几个乞儿裹着麻布,眼神像风里摇的灯。 「娘,能不能让他们也吃饱?」他突然问。 妇人微微一愣,随即笑意温柔:“回府便让管家开炉施粥。”她顿了顿,又说,“你替娘多求一句:求你长到b现在更高一点,写字别总歪。” 马车轮辐碾过浅坑,发出一声轻响。镜面里,寺庙古钟悬着未鸣,香客三三两两。阎寂双手合十,闭眼许愿,唇形清清楚楚--“愿娘亲平安,愿人间少饿。” 回府後,外宅大门敞开,灶上热汤滚,白雾弥漫一院。阎寂挽着袖子学着母亲的样子舀粥,给每个端碗的人都多添半匙。有人谢他,他不好意思地笑,耳尖红了。 镜外的人群不自觉安静。有人轻声道:“若只看这一段,哪里像个魔头?” “镜只照一面。”老修士低声提醒,“还要看门内与门外。” 门外的人cHa0涌动之中,一个灰头土脸的青年挤将上来。他的衣裳旧,但并不脏;发尾乱,却看得出刻意弄乱的痕迹。两名家丁往前一拦,他肩一沉,便把两人推得踉跄後退半步。 “萧——”他张口,y生生把一个字咽回去,改叫,“伯母。”他从怀里掏出一封折得发皱的家书,“荒年逃难,来投亲。求收留一夜,天黑再走也行。” 妇人沉Y,微侧身对管家道:「先安顿,等老爷回话。」她行事周到,不给青年更多时间说话,也不当场拒绝。转身时,她把阎寂向里按了按,示意他回内宅。 阎寂回头的一瞬,镜头捕住了青年的嘴角──那是一抹几乎看不见的弧度,像猫在夜里收起爪时露出的那一点锋。 镜外有人倒x1一口凉气。“这人手势不像饥民。” “孔武,且眼神不虚。”另一人道,“像练过。” 「再吵,闭嘴。」话音未落,寒鸢帝姬的声音已先落下来。她不疾不徐地吐出四字:“都,闭,嘴。” 帝威未见形,地脉先一紧。人群像被无形的手轻轻按住後背,所有yu出口的臆测在喉头被冻住。许多人不由自主看向寒鸢——她今日的霜意并不凌厉,却b先前更冷。 瑶台斜睨她一眼,没有阻挡;幽婵只把袖口拢了拢,目光仍在镜中。 镜面继续。 青年被安置在偏院。夜风起,院墙外的竹叶挨挨挤挤,像有人在悄悄说话。阎寂端着一碗姜汤去给他,走到门口,脚步顿住──屋里没有人。窗纸被里面人T0Ng破一个指肚大的洞,洞边卷起,露出乾净俐落的纸边。 阎寂侧头,视线越过窗洞,看见内室案几上摊着一张没有落款的卷宗,卷宗最底一页压了一粒灰。是一点极轻的粉尘,轻到吹口气就会散,偏偏在镜心之下耀眼得像一滴墨。 他没有进屋。那一瞬,他只是把碗轻轻搁到窗台,指背在木缘敲了两下,转身离开。 「他看见了。」幽婵陡然开口。 「但他什麽也没做。」瑶台道。 “不是不做。”寒鸢冷冷道,“是此刻做不得。” 她的目光没有离开镜,一寸不差盯着每一个细节。镜里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处梁檐、每一段回廊对她而言都熟得不能再熟。那是她童年奔跑的院线,是她练字时摔断笔的案,是她冬夜里抱着手炉站在廊下看雪落的角度——她太清楚这府邸的每一道光影,清楚到让人心口发冷。 ——这里不是阎寂的家,是她的。 镜面拉远,阎寂站在廊外,回头望了一眼影壁。那块影壁的纹饰是一只展翅的寒鹭。镜外,寒鸢的指节在护腕里悄悄收紧,指骨摩擦金玉,发出极轻的声响。 “这宅子……”有人小声嘀咕,“怎麽与寒氏旧宅……像?” 老修士轻咳一声,示意他闭嘴。 夜晚更深,偏院的窗里亮起一线烛。青年的影在纸上拉得很长,他把卷宗收起,动作乾净。出门时他顺手把窗纸上那个小洞用浆糊按平,指腹自然熟练,像做惯了这种「来而无痕」的事。 第二天清晨,萧府门前施粥仍旧。青年穿着府里发的旧衣,腰间束带打得规矩,脸洗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