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跪在这儿做什么?又没人罚你。 (第2/2页)
事生气,不高兴多半还是叫父兄牵动了心神,攒了火气正没处撒,生了些恶劣心思。偏黎瑾瑜不避不闪地撞了上来,又乖顺得不像话,竟成了现成的筏子。 再大的火气,借故发作这一通也早散干净了。闻江倚在马车的软榻上,仔细打量黎瑾瑜的神色,竟连一丝一毫的恼怒和芥蒂都揪不出来,只有满眼的忐忑温顺。 在这等不讲道理的责难之后吗? 闻江自问如此情状下,自己是无论如何曲意都做不出来这样的顺服姿态。 他细细品味着这一份顺服,终于还是没忍住缓了脸色,伸手接过黎瑾瑜手里的茶盏放回桌上,没事人似的:“跪在这儿做什么?又没人罚你。” ……这话说得才叫颠倒黑白。 黎瑾瑜暗自腹诽,面上仍旧是一副忐忑不安的可怜样:“是我做错了事,夫君便是罚我,也是应当的。” 闻江尽力板着嘴角:“少耍嘴。摄政王权倾朝野,连四方封王在您跟前都不敢多话,我哪儿来的胆子?” 话虽然一句不饶人,好在神色已经和缓不少,多还是句玩笑话。黎瑾瑜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略动了动跪得酸疼的膝腿,索性跪坐下来,上身伏在了闻江腿上:“分明是他们都不安分,在驿馆里还恨不得耳听六路……自己亏心,见了我自然不敢说话。” 他知道闻江多半是方才在父兄那边受了闲气,设法哄道:“说起来,南安王打探消息使出去的那五百两银票还在我书房里压着呢。礼部的主事不敢收,封着就送来了,可我也不好平白收他的银子,不如子清替我找个得力的人,将银票送还给南安王罢?” ……这也太不给人留脸面了。 闻江其实极爱干这种得理不饶人的狭促事,只是从前少有这样的机会,不成想黎瑾瑜竟这般会投其所好。 想来摄政王这个位子,没点儿佞臣的本事是坐不稳当的。 他设想了一下送还银票时的情形,险些笑出声来:“哪有你这样的……可惜我不能自己去,叫听雨走一趟好了。” 闻江乐了半晌,心念电转间又想起了自己方才不高兴的事,不由得眯眼看向黎瑾瑜:“你一早就知道我父亲在打探消息,还故意叫他知道年后要留在京城祈福祝祷,怎么偏就我不能知道?” “我真没有旁的意思,是想着过了年关,慢慢同你商量的。” 黎瑾瑜柔声解释道,“我原还想着,要是执意你不肯留京,就另寻个由头叫你回晋南去,省得再惹你恼了……我已拦过你一次,绝不敢强留第二回了。” 这话听着倒真像是吃足了教训。闻江心知自己几月前闹得格外激烈,自然不疑有他,只假意训斥:“既然是朝政大事,你同我说就是了,大局为重的道理我又不是不懂。” 黎瑾瑜就笑:“是了,怪我思量不清,咱们永安郡王自然是从来以大局为重的。” 闻江斜了他一眼,总觉得这句不太像真心话。 “哪有,自然是句句真心的。” 黎瑾瑜不想叫他过分紧张,“也不算什么朝政大事,留他们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 算不上什么听不得的机密,黎瑾瑜也从不避讳同他提起朝中的事,细细解释道:“削藩这种事,虽不在明面上提,也都是心知肚明的。我父亲还做丞相时,就收拢了四家异姓王的兵权,只是当年先帝不知犯了哪门子糊涂,竟另许封王自行征丁,这几年暗地里都cao练了私兵,恐成祸患。” 闻江在晋南十来年,也没听过私兵的事,茫茫然摇头:“哪儿来的私兵?” “……” 一时间,黎瑾瑜甚至动了叫他和小皇帝一同去御书房听政几日的念头。 不大妥当。 黎瑾瑜耐心解释道:“cao练私兵是死罪,自然是私下里的动作,只怕连你那个做世子的兄长也不一定清楚——可晋南这五年报来的劳丁数与户籍黄册出入甚大,又没犯过天灾,总不能全成了背井离乡的流民罢?劳丁少了,农耕的铁器却连年要得忒勤,想必是熔铁做了兵甲。知府与晋南的暗桩查探数次,不会有错。” 闻江在话本里都不曾见过这样详尽易懂的解释,听得明明白白,甚至恍然生出了一种“朝政也不难”的错觉,兴致颇高:“那我父亲做得也太疏漏了,若是我来做,定然瞒得比他好。” 黎瑾瑜:“……” 黎瑾瑜堪堪诚恳点头:“子清说得是。” 他生怕闻江真的一时兴起,小心提醒道:“只是若无必要,有五十府兵看家护院已很够了……” “我当然知道,” 闻江觉得他叮嘱得格外莫名其妙,“我又不要造反。” 在南安王府熬了这些年都辛苦活下来了,闻江总不至于在得了皇封之后反而要惹些抄家灭门的祸事—— 等等。 闻江骇然:“造反是要诛九族的!” 闻江眼睁睁看着自己突然就命不久矣,喃喃:“那母亲和jiejie怎么办……哦,他们也在九族里……” 黎瑾瑜忍笑,见缝插针地给自己定准了名分:“夫妻一体,那也该算我一个。” 看来谋划朝堂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闻江看着认罪都格外积极的摄政王,不由得肃然起敬:“这般……舍生忘死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