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重天_一 城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 城破 (第1/2页)

    城破的那刻,天边火光大炽,无声地照在琉璃瓦上,忽明忽灭,宛然一个臂缠赤金,腰围璎珞的明媚舞姬,正踩在这将倾的宫闱轻快起舞。寻常弥漫内宫的丝竹钟鼓在肃杀之气下失了所有作响的胆量,一时四下皆静,唯有一众官员衣裳缟素,伏在偌大殿中哀哭号泣。

    崔榆心下无波无澜,亦与他们一般跪伏在地,却不曾如他人张口,只将前额抵在那水磨功夫制出的细腻砖上。

    大行皇帝薨天已经一旬,乱军围城业有数日,洒扫宫人没了方寸,搜刮名贵器用後便纷纷溃逃。昔日光可鉴人的青石如今全是凌乱足印,他垂着眼,在一地泥泞中望见自己如今的模样——去岁方及第的探花郎,任谁看了都要夸上一句神如温玉态拟修竹,如今却也形容憔悴,厚薄适中的唇失了血色,自浅浅的沟壑皲裂开来,不复从前精神。

    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在这和其他阁臣水米不进地跪了两天,以他一介书生能撑到现在,没率先因饥殉国,已是上天眷顾。

    胡思乱想的片刻功夫,外头嘈杂响动愈发近起来。他深深吸进口气,胃里酸水翻江倒海涌上——也不知叛军闯进了玉京,对他们这些旧臣是杀或剐。崔榆为官虽不久,却也听闻乱军首领穆横江尚为戍边大将时便素以冷戾杀伐闻名,想必此番登临大宝,一番血洗震慑是免不了了。

    殿里的哭号渐渐低下去,他在旁人示意下起身,险些摔了个踉跄。亏得身侧同榜状元孟瑄堪堪扶了一把,崔榆低声道:“多谢。”

    孟瑄身量颇高,当有八尺,据说自幼习武,精实悍壮,即便两日没吃饭也较他有力许多。

    方才站稳身子,殿前已然压来大队兵马。崔榆不再做声,垂首低眼,立在一众学士之後,只待瞧瞧自己的结局是血溅当场,抑或投狱待斩。

    他猜前者可能性要高些,毕竟京中仓廪空虚,养着批酸儒还得耗钱,不若一刀砍了便捷省事。

    狂风咆哮着撞入殿内,覆於先帝棺椁的绢帛被席卷着,高高地抛到了梁上。丈余缟素居高临下地坠在崔榆面前,随风拂拭他汗津津的额角。

    崔榆忽地想,不知悬梁自尽和遭人屠杀,哪个更体面一些。

    他还没分辨出个利弊,传闻中的乱臣贼子便踏入了殿内。崔榆眼角瞥见那血色斑驳的银甲,再让腥风一薰,表面虽还镇定,袖中掌心已是霎时汗透。

    大齐的杀神,确非虚有其名。

    立於群臣之首的老者开口,疾声呵斥:“穆横江!尔等辜负君恩,为乱祸民,安有颜面存乎天地之间!”

    崔榆心头愈紧,目光自地上移开,望向几乎被孝服压垮的背影。

    清癯老头乃是他与孟瑄的座师沈首辅,向来耿直,不为先帝所喜,故而花了二十年方熬走前几位首辅。

    沈首辅老当益壮,饿了两日还有力气骂人,崔榆却暗自希望他眼下赶紧因腹中饥馑晕死过去,免得真被穆横江生生斩做两段。

    预想中的暴怒发作迟未降临,崔榆悬着颗心七上八下,正想待会是不是该夥同孟瑄将恩师拖到後头打晕,那头却有低沉嗓音笑道:“君恩?祸民?这般颠倒黑白,也算无愧於天地?”

    他带进殿里的将士蓦地爆出一阵笑,文官们受了讥诮,俱是怒目相向。崔榆心知他所言不错,可天地君亲师,焉有背离老师的道理,心虚之下只好将背脊挺得笔直,俨然一个傲骨铮然,随时准备抛头颅洒热血的烈臣。

    那人举起手,哄笑声顿时收敛,殿中重归寂静,只氛围依旧剑拔弩张。他四下望去,眸光在触及崔榆时一顿,略有笑意:“这位竟连白绫也备妥了。”

    文官们一愣,越头去看是哪位同僚如此气节悲壮。

    崔榆眨眼,方才明白他说的是谁,心底苦不堪言,只得接着做那不屈不挠样。

    莫非先帝知他心存不敬,刻意要他身先士卒?

    所幸那人未纠缠此事,径直率着军士入了殿,在众人怒瞠下大马金刀坐上先帝亲政以来还不曾用过的宝座:“杨无衿、李茂、辜华章可在?”

    无人应答。

    “不在?”他笑了笑,向一旁侍立兵卒道:“把他们家眷提来指认。”

    话音方落,列中sao乱顿生,未几,三人自群臣里站出,面色青白。

    “想来诸位都晓得,穆某本是陕西都指挥使,与布政使不说相熟,也是同僚一场。”

    那三人里的不知哪个开始簌簌发颤,崔榆隔着地都能听见牙关开合声,和说书人打快板似的,竟有几分清脆。

    ——陕西布政使方以忠,穆横江起事後头一个砍的倒霉鬼。

    “方大人临去前仍心系治下百姓,故而告诉穆某,欲救天下饿殍,得三人即可。”

    穆横江一反手,腰间宝刀出了鞘,锋芒毕露,他随手一按,刃尖切豆腐般直入青砖,生生插出道深痕来。那三人原就心虚,这下已是吓得跪倒在地,仿佛有人站在身後抬脚踹了他们的膝般。

    兴许是先帝……不,先帝服丹多年,没这气力,大齐始立的那几位倒有可能些。崔榆心道。

    杨李辜均是勋贵之後,手眼通天,贪墨不在话下。言官虽时有弹劾,奈何阁臣内侍多被买通,奏章压根到不了先帝案头;更遑论先帝生性惫懒,不但无视常朝,批朱亦皆由司礼监代笔,两相遮掩之下,此三人和其党羽简直无法无天。

    此事莫说内阁,只要是个堂上官都心知肚明。奈何天听闭塞,参也参不了,杨无衿还是三法司之一的刑部尚书,仅凭谏臣之力,又如何扳得动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